到底哪些行为征兆代表宝宝的语言敏感期到了?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如何在语言敏感期抓住这个时机,提供宝宝良好的语言发展环境呢?
语言的关键阶段
蒙特梭利理论对此介绍了宝宝出生后的7个关键阶段:
第一阶段:(0-8个月)前语言理解阶段
特点:0-8个月的宝宝还不会和成人形成对话,宝宝此时还不能理解成人的语言,但宝宝试图通过“咿咿呀呀”做自我训练,尝试理解某些字,词,句的意思。
在前语言阶段,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成人是否对其讲话以及讲话的水平如何。通过倾听,发声,模仿,呼唤,发出与行为有关的声音等一系列活动,开启宝宝的语言训练计划。
第二阶段:(9-12个月)语言理解阶段
特点:发音器官正常,具备良好语言环境的宝宝,九个月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10个月开始进入口语萌芽阶段。但由于遗传,教育,环境等原因,宝宝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些宝宝7-8个月就进入语言理解阶段,有些宝宝一岁多才开始,这也需要家长的耐心观察和引导。
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大量的语言刺激及有效引导,对宝宝语言的真正获得至关重要。
第三阶段:(13-16个月)以词代句阶段
特点:宝宝不会说完整的句子,但会有一两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但宝宝开始尝试掌握词汇了。表现在尝试把不同的词和具体事物进行区分和联系。一个一岁半左右的宝宝已经可以听懂短小的故事了,而当宝宝开始能不用模仿成人而自己说出一些真正意义的字,词时候,就代表宝宝的口语能力真正产生。
第四阶段:(17-24个月)简单句阶段
特点:宝宝可以说简单句组成的复合句,开始进入语言的爆发期,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均有爆发性的发展。宝宝可以掌握较多的日常基本词汇,如常用的代词,常见物品的名称以及常做的简单动作。
第五阶段:(25-32个月)复合句阶段
特点:宝宝28个月左右,出现大量的复合句,开始学会用语言评价人和事,也能使用语言支配他人,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组织活动。这个时期的宝宝容易出现暴力语言,因此为宝宝创设丰富,优美,准确的语言环境,引导宝宝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不断协助宝宝拓展句式,有助于提高宝宝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第六阶段:(33-48个月)自我语言阶段
特点:自我语言阶段在3岁达到高峰,宝宝特别爱讲话,也能够像小大人一样加入各种活动,甚至能唠唠叨叨地讲上一两个小时,这种自我言语的语言形式,3岁达到高峰,8-9岁完全消失。
第七阶段:(4-6岁)幼儿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
特点:4岁左右的宝宝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语音,词藻以及语法的规则,随着年龄增长,思维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父母要根据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语言发展训练计划,同时发挥成人的榜样力量,努力开发宝宝的潜在语言能力,促进其智力阶段性的发展和提高。
宝宝的语言发展指标若宝宝的语言发展不是特别理想,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1、是否让宝宝适时适度的啼哭过
蒙特梭利认为,啼哭是语言的开始。从第二个月开始,宝宝的啼哭就有了一定的意义。比如宝宝用啼哭来表示饿了,困了,湿了,拉臭臭了等意思,在状态好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类似于自发的发音练习,我们称之为“咿咿呀呀”的婴儿语。
蒙特梭利认为,家长千万别怕宝宝哭,如果宝宝一哭便抱,一哭便逗,一哭便喂,等于剥夺了宝宝联系发声和呼吸配合的机会。因此,如果家长确定宝宝已经吃好,喝好,睡好,无病,舒服状态下,哪怕哭两下也是无害的,比如也许一直躺在床上的宝宝是希望通过哭这种方式让家长抱着他到处走走散步呢?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让宝宝多撒娇几分钟也无妨。
2、母亲是宝宝语言发展的直接影响者
蒙特梭利认为,母亲对宝宝的说话多少,说话时间,说话次序这样的细节对宝宝带来的效应,比父亲对他的影响深远得多,所以母亲是宝宝语言发展的直接启蒙和影响者。
3、副食品的添加促进口腔的良好运动
总是让宝宝吃太精细的食物对宝宝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宝宝副食品的添加是有一定原则的,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当宝宝拒绝固体食物时,他需要调动口腔内多少块肌肉进行出运作,同时配合多少呼吸系统器官的协调,因此这些都影响着宝宝的语言发展能力。
4、兒语是宝宝最爱的语言形式
兒语并不等于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比如“宝宝,来穿衣衣,吃饭饭”这些是不规范的语言形式,蒙特梭利是不提倡家长用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来引导宝宝发展语言的。那何为兒语?可以想像一下宝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那种音调,频率,速度,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的丰富程度最容易被宝宝理解和接受,作为家长和宝宝沟通方式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开拓方法。
5、家庭环境的至关重要
优秀,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决定语言发展的优劣,而炫耀,指责,比较的家庭家庭环境,则是语言发展中的大忌。此外,过于精细的照顾会阻碍宝宝语言的发展。蒙特梭利认为,如果能从小给宝宝提供一个双语环境,则是宝宝的幸运。因为六岁之后,语言敏感期开始消失,对多语言的吸收和刺激则会大大降低,那时候再亡羊补牢也并不一定能取到之前的那种刺激效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